中国法学会 | 山西省法学会 | 朔州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区动态
治安与治理协同,警务与服务相融
发布时间:2019.11.14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治安与治理协同,警务与服务相融

【创新社会治理】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朔城街坊”“1+4”警务模式 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2019111414:42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分享到:

· 

· 

· 

· 

 

朔城区是朔州市府所在地,辖1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80个行政村,54个社区,总人口52万人。近年来,朔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立足实际、勇于创新,融合枫桥经验在朔城区的创新实践品牌朔城街坊的内涵要素,沿着治安与治理协同,警务与服务相融的思路,探索形成以党建为统领,一站多效、一网覆盖、一警三员、一呼百应”“1+4”街坊警务新模式。

一、背景与起因

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枫桥经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独特优势,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奠定了坚实基础。朔州市是一个仅有30年历史的年轻城市,我区作为朔州市的主城区,基础薄弱,欠账较多,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主要表现在: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各种不稳定风险因素相对较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城中村居民房屋拆迁并搬入单元楼新居,居住环境的改变同时伴随着生活习惯、邻里关系等的变化,邻居之间串门的少了,管闲事、参与公共事务的少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治理水平与现代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等等。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治安安全、平安建设的期望值和需求不断提升,亟需探索一条适合我区实际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基层活力,推动基层自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新挑战。经过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我区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2016年、2017年我区连续两年被省委政法委命名为省级平安(县、市)区。2017年,我区被确定为全省群防群治工作试点县区,以此为契机,我们全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拓创新,先后探索形成天网与民网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服务与治理相融合的三个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以及街坊的事街坊议,大家的事大家管朔城街坊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经过近三年的持续探索实践、完善深化,我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三治融合朔城街坊模式连续获评人民网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主办的2017年、2018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20个优秀案例之一。2018年,省委办公厅的《山西信息》(124日第373期)、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综改办)的《山西改革信息》(929日第68期)和112日的省委政法委官方微信平台分别以《朔城区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打造朔城街坊共建共治共享新品牌的探索与实践》《朔城区探索形成四治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朔城街坊!山西版朝阳群众》为题,对我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题介绍。同年1210日,我委的“‘朔城街坊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互动模式,作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先进典型,在省委政法委举办的全省政法系统宣传舆论工作暨三同步示范培训班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2019年第3期《长安》杂志以《朔城街坊微信平台推进互联互通互动》为题,刊发了我区运用新媒体推进政法工作的经验做法。

朔城街坊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发源于枫桥经验,根植和成长于朔城区本土,是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在朔城区的创新和实践。如何把枫桥经验继承好、把朔城街坊发展好,是我们要坚持探索的课题,也是不断创新实践的动力。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载体,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总目标,把朔城街坊元素注入警务服务中,沿着高站位谋划、递进式创建、全域化推进的思路,探索在全区城市派出所推行朔城街坊警务新模式,依托距离群众更近的警务工作站(室),通过治安与治理协同、警务与服务相融,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取得新成效,探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安治理格局新路径,解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新密码。

二、做法与经过

2017年起,我区就结合工作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朔城街坊群防群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朔区综治委[2017]1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朔城街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朔区综治办[2016]3号),明确街坊工作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并成立了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街坊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对街坊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协调指导。今年,做精朔城街坊再次被纳入全年工作要点,并就该项工作的推进作了具谋划部署。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街坊品牌不能倒、街坊精神传承好、街坊工作活力保的思想,在做实、做精朔城街坊上下功夫、做文章,让朔城街坊这棵经验之树上再绽“1+4”警务模式这一枝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花。

(一)坚持党建统领,夯实创新发展基础,置稳街坊警务压舱石。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倾力打造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好口碑的新时代基层警队。一是建一个堡垒。坚持一个基层党组织便是一个战斗堡垒的理念,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坚定正确认知方向和理想信念,全面提升全体基层民警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实现党建工作和警务创新互赢共进,为打造枫桥式派出所,创新发展朔城街坊新警务模式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树一面旗帜。坚持把优秀基层民警培养成共产党员,发挥党员民警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明确支部书记的标杆定位和党员民警的旗帜效应,通过示范带动和标杆引领,有效激发派出所民警齐心协力学用枫桥经验,锐意进取创新街坊警务的动力。三是强一支警队。始终坚持以党建促队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队伍管理,筑牢队伍建设根基。同时,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和警务能力提升,丰富警营文化,突出典型培树,立足强警队、树新风、展形象,促进队伍建设和基层警务创新长足发展。

(二)强化一站多效,延伸基层警务职能,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在探索推行“1+4”街坊警务模式之初,以一站多效为引导,沿着建阵地、创机制、树品牌、出精品、要实效的工作思路,经过精心选址、精细打磨,把警务工作站(室)打造成集化解矛盾、提供服务、守护平安等职能为一体的家门口的派出所。以位于市区、城区中心的北旺庄派出所为例,该所首批打造了振华街坊警务工作站、厚德社区警务工作站、南邢家河社区警务工作站三个街坊警务工作站。通过打造三个样板警务工作站,实现了该派出所工作在常规警务职能基础上,创新更有效、特色更鲜明、服务更到位,不断推动警务工作站作用向效能发挥最大化、便民利民最大化、党政认可最大化发展。一是创新调解。立足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发挥派出所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优势,结合依法调解、精准调解、联合调解、品牌调解、服务调解五调机制,不断在创新矛盾纠纷调解上求突破。警调牵头,带动多元调解。坚持用真情开心锁这一调解法宝,接受民调入所入站,鼓励村居自调自处。同时,建立警调超市,由派出所牵头,充分发动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新闻媒体记者、擅长群众工作的退休人员、甚至息诉罢访的老上访人员等多方力量,与由32为法律实务工作者和优秀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朔城街坊金牌调解员人才库一起,发挥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作用,实现当事人在警调超市中自选式点单,自主选择调解人员接受调解,通过提高当事人在接受调解中的主动权,促进矛盾纠纷的彻底化解。联网对接,实现远程调解。为解决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不便到达同一调解现场的问题,在警务工作站所属派出所内建立远程调解中心,实现远程调解中心与街坊警务工作站的联网对接,矛盾当事人可以就近选择调解地点,通过大屏幕实现当事人与调解人员三方对话,接受远程调解。同时,派出所可以根据调解工作需要,从金牌调解员人才库里邀请调解专家提供远程法律指导及心理疏导等服务。依托权威,做精品牌调解。结合警务工作站所辖区域特点,建立特色调解室。通过与各司法所联合打造由业务精良、擅长做调解工作的司法所所长及工作人员为品牌的个人调解室,充分发挥调解员的个人魅力和威信在调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或者从退休民警中挖掘有工作热情且擅长调解的老民警参与调解工作,通过品牌调解提升矛盾纠纷的化解成效。二是服务前移。为了充分发挥警务工作站的作用,实现警务与服务相融,按照三化思路,真正将服务阵地前移到群众身边,有效提升服务水平。服务阵地身边化。在已建成的警务工作站设立户籍业务办理窗口,并配备24小时自助办证机,真正把警务工作站建成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眼跟前的服务站,极大地节约了群众的办户办证成本。服务时间弹性化。为了方便群众咨询事项、办理业务,派出所及警务工作站的户籍窗口实行弹性工作制度,把错时工作、延时服务落实在办户办证服务中,并贴出温馨提示进行告知,最大限度方便辖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服务模式贴心化。派出所户籍工作的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人性化服务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在接受预约、为辖区病残人员及孤寡老人上门服务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服务零距离、便民无死角。三是职能延伸。互联网+社区消防工作模式是朔城公安分局的自主创新工作,曾在全省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决赛上脱颖而出,荣获铜奖。通过创建互联网+社区消防模式,建成自助式消防服务站,有效解决了城中村消防车通道不畅、消防水源匮乏的瓶颈问题。在警务工作站的建设过程中探索推广并拓展这一经验做法,通过在辖区大棚内自备井设备上增设加压装置,有效加强了大棚种植区域自助式消防能力。

(三)落实一警三员,盘活社会多方资源,建好群众身边平安哨。以治安与治理协同为牵引,在街坊警务工作站的人员配备上,充分调动可用资源,形成社区民警+治安协管员+矛盾调解员+全科网格员一警三员模式,融合朔城街坊”“六大员职能,即矛盾调解员、义务巡防员、感情联络员、综治信息员、政策宣传员和文化活动组织员,扎紧辖区平安不出事的篱笆墙。一是隐患排查常态化。通过不断完善治安巡防、矛盾排查、治安隐患排查、信息报告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一警三员工作职能,落实朔城街坊”“五清五报制度,即人口信息清、房屋户数清、物件设施清、场所情况清、问题诉求清,报违法、报可疑、报隐患、报动向、报结果,规范了一警三员队伍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守护平安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日常守护常态化。按照“‘一警三员在身边,日常关照护平安的工作思路,从群众需求着眼,从细微处着手,做群众身边人、关心群众身边事,拉近警民距离,赢得群众信赖。例如结合部分村、小区孤寡老人独居的情况,要求一警三员畅通联通渠道,落实独居孤寡老人两天必见面要求,两天不见面就需要上门问候,日常守护常态化让警务服务更务实、更贴心。三是护校安园常态化。在一警三员共同守护辖区平安基础上,创新推行护校安园“1+1”工作模式,即一支专职巡防队+一个校园安全教育宣讲团的工作模式。同时强调警校联动,定期组织校园及周边突发事件应对演练,确保护校安园取得实际效果。

(四)推进一网覆盖,借助视频网络优势,按下便民服务快捷键一网覆盖不仅是互联网的全覆盖,更是平安守护和高效服务的全覆盖。充分应用科技化、智能化、智慧化手段,全力完善一张网,全面扎紧抓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一是视频监控眼对眼。把智慧化元素融入街坊社区警务建设中,有效整合辖区所有社会监控与天网监控,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采取探头站岗、视频巡逻天眼对人眼方式,扩大巡逻面,织密防控网,并与治安巡防及网格员力量相结合,采用人技联防的模式,织密立体智能防控网。二是网上服务面对面。全面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警务工作站民警借助微信平台,建立便民利民业务咨询群、群防群治群等,向群众提供掌上服务。同时,通过群防群治微信群收集群众诉求、摸排情报线索、发放通知宣传等,切实做到了警民面对面、心贴心,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掌上办理点对点。全面落实山西公安一网通一次办便民措施,全力推动一网通一次办注册工作,分批次组织民警深入车站、学校、商场、市场等,广泛宣传一网通一次办,让更多群众了解和享受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便利服务,并指导群众通过手机终端与平台点对点办理涵盖居民日常所需的各项审批服务事项。

(五)立足一呼百应,创新全科网格机制,奏响共治共享交响曲是案即管、非案即劝是派出所接处警的常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既是节约警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的有力举措。“1+4”警务模式在原有综治网格员基础上,组建全科网格员队伍,构建派出所与辖区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广大网格员和志愿者警政联勤、警社联治、警民联动新格局,变派出所在打防管控治中单打独斗为全社会共同参与一呼百应。一是警政联勤。依托派出所警情受理平台,有效整合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创新思路,主动协调,按照辖区 “1个单位选出1名网格长、3-5名网格员的思路,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全科网格员队伍,参与非警务警情处置工作。并由警情受理平台接收来自市110指挥中心、派出所辖区村居上报、有关部门情况反映、网格员报送以及群众报警等多渠道来源的警情信息,按照接警-分类-分流的程序,第一时间对接到的警情按照警务、非警务进行分类并分流指派。属于警务类和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警情由派出所民警出警,非警务类警情则通过钉钉群向全科网格员发出指令,由全科网格员按网格划分进行现场处置。二是警社联治。以社区朔城街坊机制为依托,把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全科网格员队伍,并组建朔城街坊警务服务微信群,充分发挥各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由社区工作人员承担部分非警务事项的处理,或配合派出所处置部分警务工作。警社联治模式有效节约了警力,缓解了基层民警接处警压力,同时,在辖区敏感节点、重要时段等特殊时期防污治污、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信访维稳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警民联动。依托全科网格管理模式,不断壮大全科网格力量,全力发动辖区广大居民群众,争取大家的支持配合,把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热心公益的居民群众吸纳到全科网格员中,使网格末梢神经延伸到辖区的各个角落。并以警民牵手护平安的模式,全覆盖布点,全线联络,扩大了信息线索来源,强化了矛盾纠纷调解、重点人员管控、辖区巡逻防控以及警务资讯宣传等工作,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成效

一是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合力。通过街坊警务“1+4”模式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丰富了朔城街坊基层社会治理品牌的内容,尤其治安与治理协同,警务与服务相融的实践,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科网格的探索,更是让全多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警政联勤、警社联治、警民联动的实践,推动朔城街坊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进一步增强了全区社会治理工作合力。

二是提升了平安建设水平。眼对眼、面对面、点对点的落实推广,推动了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健全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效能和水平。近三年来,全区刑事、治安案件的发案率呈连续下降趋势。今年1-10月份,全区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15.7%,尤其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52.8%(抢劫下降61.5%,抢夺下降44.4%),盗窃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5%,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三是提升了群众满意度。通过警务工作站的阵地前移,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治理、维护治安的积极性,也拉近了警务服务与群众的距离,便民利民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安民乐民,升级了服务理念,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同时,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今年1-10月份,全区三级综治中心接收矛盾纠纷类、治安问题类、利益群体信访诉求类以及其它类综治事项共计10974件,已办结10908件,办结率99.4%,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80余起,有效将各类风险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全区社会安全稳定。

四、总体评论

近年来,朔城区不断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从朔城街坊“1+4”“街坊警务新模式,从群防群治到共建共治共享,在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方面摸索出一条创新之路。以打造枫桥式派出所为切入口,全区全力推动实践全科参与、全域治理,用实际成效落实治安与治理协同,警务与服务相融,从形式、内容、效果三个维度出发,不断丰富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使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真正转化为实际举措和效果,并以打造治理样板为起点,不断推广实践,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从精致盆景不断向美丽风景的发展。

(责编:王帝元、谢龙)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朔州市法学会   www.szfx.org.cn/   2006-2024  版权所有
地址(ADD):朔州市长宁街5号检察院四层法学会    联系电话(TEL):0349-2169711   传真(FAX):0349-2169711
E-MAIL:szzfbjb@126.com   备案号:晋ICP备09012678号   技术支持:朔州法学会办公室